中华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视野下的考察

时间:2023-07-04    浏览:395 次     来源:汤霞、木拉提·黑尼亚提

内容提要:文章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中华文化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不仅提升了中华文化在沿线国家的影响力,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兴盛与走出去,推动了新疆经济社会大发展大繁荣大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传奇成就,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正如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所强调的: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业已形成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促进沿线国家间的民心相通。

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意义

不断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推动沿线国家和人民对一带一路倡议形成共识的必然要求。在国家定位一带一路”“五通建设目标中,民心相通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文化的融合和交流。2016817日,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切实推进民心相通,弘扬丝路精神,推进文明交流互鉴,重视人文合作;要切实推进舆论宣传,积极宣传一带一路建设的实实在在成果,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建设”[]《习近平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8项要求:多搞一点早期收获》, 《东方今报》2016818日。因此,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中华文化传播不仅可以为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和包容,为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美美与共的文化传播理念提供途径,而且还可以把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展现给世界,展现中国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从而消除国际上存在的某些偏见和误解,增强沿线国家之间的民心相通。

不断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繁荣兴盛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振兴强盛,需要以文化繁荣发展和提高文化软实力为支撑。这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

不断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反恐合作的必然要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亚地区既是我国向西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合作对象和走向欧洲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外部势力企图向新疆渗透的重要通道,是关乎中国西北边疆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区域。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反恐和去极端化问题。因此,增强中华文化与沿线国家间的人文交流,有利于推动我国与沿线国家在国际反恐与去极端化方面达成经验交流的共有平台。

二、改革开放40年来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成功实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中国从此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40年的改革开放在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中华文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一)中华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

当今时代,文化竞争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明确提出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加大文化领域对外投资,力争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2017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通过加强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培养沿线国家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推进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可以说,中华文化走出去已成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极大地提升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1.从国家层面看,中华文化正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灿烂名片。2014年初,习近平在欧洲学院演讲时提出,同欧洲学院共建中国在欧盟国家的第一个中国馆,提供1万册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等各领域发展情况的图书和影视片用于学术研究。[]《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4/01/c_1110054309_5.htm918日,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会谈时宣布,中国将作为主宾国参加2016年德里书展。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各国间的关系发展既需要经贸合作的支撑,也离不开文化交流的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历史文化宗教不同,只有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才能让各国人民产生共同语言、增强相互信任、加深彼此感情。”[]蔡武:《坚持文化先行,建设一带一路》,《求是》2014年第9期。125日,丝路书香出版工程获中宣部批准立项,这是中国新闻出版业唯一进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项目,规划设计到2020年将以俄罗斯、波兰、印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面向中亚、南亚、东南亚、中东欧以及西亚、北非等地区64个沿线国家,推动双边和多边在精品翻译、网络游戏、教材和出版物数据库推广、重点图书展会和出版本土化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务实、共赢的交流与合作。中华文化正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灿烂名片,文化自信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

2.从地区层面看,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也极大地推动了新疆各民族文化繁荣兴盛。新疆虽然是地处世界几大文明交会和东西文化交流荟萃之地,但就对新疆影响的力度和广度而言,首推华夏文明,新疆各民族文化从开始就打上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印记,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长期的41历发展过程中,新疆各族人民以开放的胸怀吸收各种文化,并不断地融合、创新,进而创造出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丰富着中华文化的宝库;同时新疆又向外部世界传递着中华文化,为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文明多样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依托国家级会展平台,加大了文化引进来力度,推动了中华文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交融。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已经连续举办三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成为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科教中心的一道亮丽风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品牌项目和各国不同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纽带;以相遇丝绸之路为主题举办了首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赋予新疆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新内涵;依托中国-亚欧博览会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外文化展示周,成为新疆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展示多彩民族文化产品的重要窗口;连续三年举办了新疆丝绸之路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通过展览展示、交易推介等多种形式促成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交易合作,推动了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大了中华文化走出去力度,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2014年,文化部01与新疆文化厅合作在莫斯科、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魅力中国·多彩新疆文化周活动,以演艺、摄影展等不同的文化表达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新疆的历史风情、文化积淀和现代社会风貌,获得当地民众的好评。20122014年,新疆杂技团、吐鲁番歌舞团、塔县歌舞团、新疆歌舞团等文艺团体连续三年赴泰国参加欢乐春节活动,赢得了泰国观众的广泛好评。20142015年,新疆连续两年选派代表参加了西亚文化艺术节。20152016年,新疆的文化周活动又分别在巴黎、马德里举办,扩大了新疆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同时,新疆艺术团的精彩演出目前已成为文化部重点品牌欢乐春节文化活动的一张代表性名片。2016年欢乐春节活动中,新疆艺术团前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举办了欢乐春节活动,提升了新疆地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同时,国家也通过展览、图书等多渠道、全方位宣介新疆文化,扩大了新疆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在对外文化展览方面专门安排了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在外宣影片拍摄、译制方面注重选取新疆文化主题,如在2014年拍摄展现新疆风土人情的纪录片《丝路歌声》并译制成英、法、西、俄等外文字幕提供给各驻外使领馆、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及媒体使用,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提升了当地对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内涵的认知度。

三是充分利用地缘相接、人文相近的优势,宣传和推广了具有中国特色新疆魅力的优秀传统文化。新疆高校开设塔吉克语、乌尔都语、波斯语、土耳其语等专业,逐步打造以新疆为轴心、囊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共同体,已有过万名沿线国家留学生在新疆高校就读,他们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此外,中国影视剧还实现了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电视台的本土化语言播出,中华文化和中国理念融入中国故事之中,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打造了对外文化交流的中国符号,勾画了中国名片。

(三)中华文化传播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提升了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度,增强了各国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1.提升了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度。在现代社会大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普通民众接触当代中国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多:互联网的兴起使新媒体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普通民众主要通过其国内主流媒体了解当代中国发展情况。近些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实地体验中国文化,并把中国文化带回家乡。特别是新疆凭借独一无二的地缘优势成为沿线国家学生来中国留学的聚集地。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孔子学院不仅成为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摇篮,同时也为当地民众提供了一个观看当代中国的窗口。

一带一路建设中,中亚地区是我国向西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合作对象和走向欧洲的重要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文化强国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拓展,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对于中亚的影响也在增强。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媒介报道中分析中国形象,可以反映这些国家新媒体对中国社会的态度,其涉华报道本身就是对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的一种主动传播。20142016年,课题组[]②③④⑤ 新疆财经大学范晓玲教授曾作为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副院长,在2013年底到2016年曾对中华文化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在沿线国家的认知度做过田野调查。分析了哈萨克斯坦网络版《快报》《哈萨克斯坦真理报》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主题文章的分布状况和文章内容的总体倾向,哈萨克斯坦网络媒体报道中涉华内容正面、中立、负面倾向的比例为66∶25∶9从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广播电视台、报刊等媒介对中华文化传播内容的调查表明,吉尔吉斯斯坦民众表示喜欢中国文化的占70.6%对塔吉克斯坦《亚洲之声》涉华报道分析来看,正面占32%、中性占52%、负面占16%以乌克兰《今天》《基辅之报》《工人报》《哈尔科夫晚报》《哈尔科夫晨报》《基辅晨报》等报纸作为该国平面媒体的代表和研究对象,显示其平面媒体涉华报道对中国的国家形象报道的倾向性:50%为正面报道、40%为中立报道、10%为负面报道,正面报道远远大于负面报道。乌克兰报刊媒体对中国报道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也反映出该国对中国崛起及其世界影响力的认同,并期盼中乌关系的未来发展进一步持续深化。

2.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认同度。从2013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至2016年沿线国家对倡议的认同度表明,这些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的解读从怀疑到欢迎和积极参与,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2014年,经过一年的宣传推进、各国专家解读的深入、媒体报道的增多,一带一路倡议的价值逐渐被沿线国家理解和接受。据这一年的350份问卷结果显示,70%的被调查者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重大的发展意义,它将会连接沿线众多国家,实现互利共赢。2015201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沿线国家各界人士普遍关注一带一路,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出谋划策。根据三年的调查,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沿线国家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变化:首先,从400多份问卷中反映出从201360%的被调查者不认同,甚至怀疑,到201575%的被调查者从要求了解到经常关注;其次,调查充分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已得到沿线国家高校教师、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商人及大学生群体,尤其是学习汉语的留学生群体的高度认同和关注,并赢得各方共同参与和建设。

3.中华文化的传播加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树立了和平文明的中国形象。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强国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拓展,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对于中亚的影响近年来也在增强。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展示了真实的中国形象,帮助沿线国家、特别是中亚各国国民了解和认知当代中国,增强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在中亚的正面形象也不断被中亚国家认同。目前,我们结束了评估中国在哈软实力水平的集体工作。这项调查让我们有理由认为,中国的软实力让哈萨克斯坦对它的正面认识越来越多。这是一项综合性战略,其目的是在舆论中树立中国的正面形象——一个没有政治诉求和民主原则要求的可靠经济伙伴。现在可以肯定地说,近20多年来,中国在中亚国家老百姓眼中的形象正在逐渐变好。如今,积极看待中国的不仅是政治家和精英,还有普通公民。正是中亚国家人民和权力机关代表对中国相对良好的态度,促使中国在这里的影响力急剧增强。”[]《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真接近还是假接近》,中国战略网,201662日。

三、新时代开启中华文化走出去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高举改革旗帜,为中华文化前行指明方向。新时代为中华文化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也开启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征程。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果。中国共产党从一诞生就举起了马克思主义这面旗帜,并在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怎样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时代课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视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使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斗争激烈的意识形态领域不迷失方向,才能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

(二)坚持中华文化立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高,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显著提升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历史上,古代丝绸之路兴衰、畅通和繁荣是以中国对丝绸之路东段的影响力为保障的,中央王朝的强大、统一及其所产生的强大辐射力和对边疆社会的吸引力是古代丝绸之路繁荣的基石。[]葛剑雄:《被误读的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背景及其当代意义》,澎湃新闻网,2015419日。因此,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过程中,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打造和建设在中亚拥有中华文化辐射力和制度性话语权的大中亚文明圈,形成一个与一带一路建设相适应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共同体:在这个大中亚文明圈内,激发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认同感、凝聚力、自尊心和创造力,整合大中亚文明圈内的文化资源,让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惠及丝绸之路文明圈的全体人民,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服务。

(三)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思想理念体现着人类文明的共同价值追求。向世界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就是要润物无声地推介中华优秀文化,让文化融通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桥梁和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带着自信向世界展示了独特的魅力,使中外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实现良性互动,让中国文化符号转化为世界熟知的文化产品和理念,让世界通过文化感知中国、读懂中国,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同时,向世界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也要吸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国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自信。2017年春节期间,哈萨克斯坦歌手迪玛希参加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不仅在中国一炮而红,也使大量的中国目光聚焦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及其文化,同时也彰显了中国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自信。

(四)坚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壮大文化产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新疆也要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1.新疆要秉承立足周边,面向中亚,走向世界的精神,充分发挥新疆与中亚国家地理位置毗邻的优势,合理利用跨境民族在语言、民族习惯、文化传统上一脉相承的特点,提炼新疆特色文化资源,加大针对中亚国家的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塔吉克语、乌兹别克语的演艺、广播、影视节目、书籍报刊、游戏和动漫制作、出版和发行,开辟周边国家的文化消费市场,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不断充实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内容,充分发掘新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服务业、旅游业深度融合,提升新疆知名度和吸引力。目前,新疆已经形成了新疆国际舞蹈节、新疆国际双年展、亚欧博览会等重点品牌项目,同时,应该继续充分利用中外举办国家年”“文化年”“欢乐春节”“中国主宾国活动等海外大型文化节庆、亚洲艺术节等国内涉外重大文化交流活动的契机,有计划地组派新疆团体,进一步提升新疆文化艺术的国际知名度,逐步加大推动商业交流的力度,将新疆文化艺术资源转化为市场资源,进而带动新疆整体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促进整体社会经济转型升级。

2.发挥新疆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丝绸之路经济带面向中亚、西亚区域:一个操突厥语族、波斯语、俄语和汉文化并存、交流、重叠、融合的文明带或文化圈。而新疆有融合中原华夏文明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波斯-阿拉伯文明的独特文化资源,特别是音乐歌舞特色鲜明,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应加大对维吾尔木卡姆、麦西热甫、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等新疆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传承,开发一系列音乐、歌舞、实景演出等适合各类不同层级人群的精品文化消费产品,推动演艺与传媒、科技、休闲娱乐相结合,让辐射带各国民众找到文化共鸣。同时,打造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四位一体的新疆文化外宣体系,客观反映新疆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局面,让各国民众切身感受到中国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

3.要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合作,深入挖掘古代丝绸之路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注入新的活力。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功申遗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合作挖掘古代丝绸之路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树立了典范。2018517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文化部长在中国三亚签署了《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20182020执行计划》,这必将对不同文明交流与对话、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字体:【大】【中】【小】
磅礴新疆